一般來說,孫子、孫女是老人的心頭肉,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兒都是放在手心怕碎了、含在嘴裡怕化了。甚至有時候,老人的眼裡只看得到自家孫兒,"嫌棄"起自己親生的子女來。
爸爸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,待遇天差地別
這不,最近有位爸爸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,結果卻被"區別對待"了。這位奶奶很年輕,非常時尚有氣質,是位愛美的奶奶。奶奶看到孫子就急忙抱起來,臉上笑呵呵的,心情非常好,可就是全程沒給孩子爸爸幾個眼神。
看到祖孫和樂的場面,感到被冷落的爸爸主動湊近,沒想到奶奶的笑容瞬間消失,變得有些"高冷"。被抱著的小寶寶一臉懵懂的表情,似乎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,對自己"獨得關愛"的情況毫無所知。
此情此景讓網友哭笑不得,紛紛留言"看寶爸的表情,估計小時候沒少因為調皮被打"、"好歹也是親生的",還有更多網友喜聞樂見地看戲:"這對比,太紮心了。"
"隔輩親"能到什麼地步?說多了都是淚
1、"寶寶出生後,除了餵奶,啥都不讓我幹"
作為寶媽,尤其是新手寶媽,孩子出生後一般都會鬥志昂揚,勢要做一個全能媽媽。可在隔輩親的老人這裡,寶媽除了提供母乳餵養之外,其他照顧寶寶的活全讓奶奶幹了;即便是寶爸來照顧,也會被嫌棄做得不夠好。
2、"孩子犯錯剛打一下,我被我媽追得滿屋跑"
家裡寶寶性格調皮,喜歡把家裡東西搞得亂七八糟,說了很多遍都沒用。有次忍不住想揍孩子屁股,剛輕輕拍了一下,我媽就從房間出來追著揍我。自打有了孩子,仿佛又變年輕了,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——像以前那樣被媽媽追著打。
為什麼會"隔輩親"呢?
1、非第一責任人
對於孩子來說,第一責任人是爸爸媽媽。父母在教養自己的孩子時,承擔起了讓他健康長大的責任,所以會焦慮、有壓力,總的來說是有喜有憂的。
但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就不一樣了,他們沒有這種壓力,可以更加輕鬆地享受天倫之樂,盡情享受跟孫子孫女相處的快樂時光。
2、基因的自我認同
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的基因遺傳給爸爸媽媽,爸爸媽媽又遺傳給寶寶,有時甚至會出現隔代遺傳的情況。這樣一來,老人跟孩子有血緣、基因的紐帶,就會對孫輩產生認同,產生類似於"我家孫子哪哪都好"的觀念。
3、心理寄託
人老了,尤其是退休之後,就有了許多閒置時間,但交往圈子卻越來越小。體力漸漸衰退的情況下,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或者附近活動,慢慢喪失了社會功能。
而子女每天忙著上班和其他事情,跟自己的交流和溝通有所欠缺,此時他們就會對孫子孫女特別親,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獲取心理寄託。